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登录|注册

品味舌尖,那些火了的普通人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7日 | 来源:纪实台 | 手机看视频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纯纪录片”,是汇聚中华美食文化的巅峰之作,毋庸置疑的是,《舌尖》已经凭借仅7集的内容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高褒奖。如果说《舌尖》在叙说美食,不如说美食仅仅是一个载体,更多的是让大众看到美食背后的那些普通人,他们是农民、渔民、牧民,也是山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平常的思想,常态的生活”。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将这些沉默可爱的人推到亿万观众面前,辽阔天地间,忙碌的身影,质朴的笑脸,至今记忆犹新。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舌尖》中提到两个姓黄的老人,一南一北,一个是云南的“火腿黄”,一个是陕北的“馍馍黄”。远在大理,有一个村庄,是云南历久未变的最古老的村庄,背靠满崇山,襟带诺水,这里就是“火腿黄”黄家父子的故乡——诺邓。“穿行在诺邓,静得出奇,偶尔留守的老人都懒得理会你的存在”。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诺盐”就像是一个有关于盐的承诺,是自然赐给山里人最为珍贵的礼物,正是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诺邓火腿”。当诺邓火腿在《舌尖》近6分钟的曝光后,黄家父子开设的农家乐饭庄的门槛便被太多追求美味的人群踏破了,可为了保证火腿质量,诺邓火腿完全供不应求。这样高名气低产量的不平衡,反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另一位因《舌尖》而名声大噪的陕北“馍馍黄”,正是陕西榆林绥德县的黄国盛老人。黄土高原上一声声洪亮的“黄馍馍”,一吼就是几十年,可没想到一夜之间,黄国盛原有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了。北京某饭店老总亲自驱车至绥德,又是拍照,又是发微博,甚至专门请黄国盛出山,美其名曰到帝都“改善生活”。去年九月份,黄国盛夫妇带着他的“黄馍馍”出现在陕旅博会上,一个个黄澄澄的馍馍让人垂涎三尺。这《舌尖》中的黄馍馍有多么受追捧,由此可见一斑。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自西南起,越过陕北,随着《舌尖》把视角定格在东北吉林的冰天雪地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穿着毡嘎达,羊皮大衣,戴着狗皮帽子,随随便便往冰上一站,就站出与天地雪白融为一体的气势。他一个人孤独的走在冰上,王者般的骄傲和气场扑面而来,成为冬季的查干湖上一道难以磨灭的风景,他就是查干湖最有名的“鱼把头”石宝柱。六十多年的打渔经验,能让他能透过厚厚的冰层,准确找到渔群的位置,有很多的媒体都纷纷前来采访他。为了更好地宣传査干湖,石宝柱现在已经成为查干湖渔场的“形象大使”。老人说,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好好传下去。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经农村,走田野,最终回归到我们身处的国际化都市。林立的高楼,围绕着古老的紫禁城。前门西草市的胡同里,普通的张贵春有一个不普通的理想:拥有一片自己的菜园。于是,张贵春把他的理想搬上了屋顶。当《舌尖》把这个理想缓缓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时,多少人心痒痒,心向往。放眼这个城市,成片的屋顶仿佛被遗弃的空间,了无生气,而贵春不足100平米的屋顶菜园却是一片清凉世界,用它的每一个叶片,净化着这个都市的空气。面对着累累果实,我们惊叹于这独一无二的献礼。就此,张贵春成了京城名人,而他屋顶上的小菜园也成为京城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除此以外,《舌尖》中还有很多让人难以忘记的普通人,兰州的拉面师傅,浙江的年糕小姑娘,乌珠穆沁草原的孟克,还有在大澳让人哭的稀里哗啦的做虾酱的郭婆婆……他们都是本分、老实、可爱的普通人,这就是《舌尖》——阐述着最具原始意味的食物和平民的故事。据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即将开播,期待更多的老味道和更多的新面孔。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