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登录|注册

《舌尖II》主创与北大师生互动 《家常》分集亮相打动人心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7日 | 来源:纪实台 | 手机看视频

video

 

>>点击观看高清图集

5月6日晚,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座无虚席。应北大国际合作部的邀请,以北大第11届国际文化节为契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II》主创团队来此与北大师生做分享交流。这是《舌尖II》团队首次进入高校进行互动,得到了北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舌尖热”席卷全国  北大又逢知音

据了解,自4月18日起,《舌尖II》以周播的形式,逢周五晚间黄金时段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在CCTV-1播出的前三集不仅力压上星频道同时段所有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成为全国收视冠军,在六大视频网站的总点击量也已接近两亿。在新浪微博,每到周五晚上21点首播时,中国平均每20个微博活跃用户,就会发出一条与“舌尖”相关的微博。在天猫等电商网站,边看《舌尖II》边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致辞中说,他本人就是《舌尖II》的忠实观众,每到周五晚21:00就会坐在电视机前等待,那些感人的画面常使他潸然泪下。“这部纪录片通过饮食这套文化编码,用富有魅力的电视语言娓娓道来,让我们为中国地域、民族、社会层次的无限丰富而感到自信和惊叹,让世界品尝最为纯粹的中国味道,它让我们珍视和体味饮食这一活着的传统,去重温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他特别指出,《舌尖》系列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世界舞台展现、传播中国文化,其成功之处,值得大家深入探讨和思考。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舌尖II》总制片人刘文向北大师生们介绍了《舌尖II》开播以来取得的社会反响,他表示该片“已经从纪录片的单一作品传播成功地转变为全媒体的品牌传播,《舌尖》正在逐步成为极具市场价值和传媒价值的全媒体的文化品牌”。他说,在《舌尖》所展现的美食背后,有的人看到了乡愁,有的人看到了美食,有的人看到了亲情,有的人也看到了家国情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各自的解读,这恰恰就是国际化纪录片所具备的特点和要素,这也是纪录频道一直致力追求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人类情怀”这一核心创作理念的一个体现。

北大国际合作部的工作人员说,预留给教职工的50张票,原计划一天之内发完,实际一小时发完;预留给学生的200张票,10分钟之内被领完。很多同学为未能抢到入场券而感到遗憾,而领到票的同学则雀跃不已。

《家常》精彩亮相  《舌尖II》再获点赞

 会上,即将在5月9日播出的《舌尖II》第四集《家常》也首度亮相,让现场观众先睹为快。红烧肉等家常菜在本集中一一登场,围绕着一张张家庭餐桌,一幕幕动人的亲情故事轮番上演。富有戏剧性的讲述,让北大师生为之深深吸引,场内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而那些催泪场面,也让他们几度热泪盈眶。

 放映结束后,《舌尖II》总导演陈晓卿、分集导演陈磊、胡博、邓洁、陈硕与北大师生分享了美食经验和创作感悟。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为《舌尖》系列在海内外的成功传播感到骄傲,她说:“第二季要超越第一季是很难的,但是当我参加首映式的时候,我立刻发现它的创新度是很强的,它融入了人物故事进行文化传递。”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是《舌尖》的铁杆粉丝,他说看罢第一季后,就去买了黄馍馍品尝。“饮食是全世界共同的东西,《舌尖》很了不起,它在记录中国的历史,它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他说,《舌尖II》把中国美食变成了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让它们畅行世界,这就是今天的“饮和食德、万邦同乐”。陈晓卿则表示:“美食是我们的出发点,美味背后人与食物的关系是我们最想表达的。与第一季相比,我们更想说的是,最好的食物,总是留给最勤劳的人。”

 “美食出巧手,品味辨舌尖。画面流彩异,解说融苦甜。登高摘蜜露,潜底揽鳌钳。眼福含泪水,始知人辛艰。”吴志攀副校长看完《家常》后,赋诗一首送给《舌尖II》团队,对这部纪录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张一凡同学说:“《舌尖》告诉我们中国人饮食之间存在的伦常:可能是西瓜酱中对远方外孙的归家思念,可能是红烧肉中对女儿的殷殷关心;还可能是婆婆炖的木瓜鲫鱼对婴儿的爱护,只有母亲才知道的鱼腥草鸡汤促进产妇伤口愈合。饕餮之中透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还有饮食背后中国人的勤劳与灵感。” 袁亦扬同学说:“今天现场亲临体验了食文化的丰富和博大,特别喜欢第四集的主题《家常》,最朴实也最美味的是家的味道,好几次忍不住落泪。”

热词: 舌尖II主创 舌尖II家常导演 家常看片会 责任编辑:张竟堃
860010-111808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