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登录|注册

人与食物 哪一种“相逢”击中你?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2日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视频

《舌尖2》至今已播出大半。这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各式谈论不绝于耳,有赞誉有争议,有褒奖有质疑。有网友说,“能否让我们的攻击变得现实一点,不要在一边一面倒的失望着,一边仍旧放心不下的看着、馋着……”其实,对于美食,对于纪录片,对于故事以及所带来的思考,又何尝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整部片子经过精耕细作,每周五晚上的50分钟里,总有能击中你小心脏的刹那,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就像刚刚播过的第五集《相逢》,慢条斯理,如烹小鲜,历史记忆的缓冲当中,演绎了人生百味间的别样“相逢”。

首先是味觉的相逢,其实是食材的相逢。只因初相识之日,是感官的化学作用在作祟,让味觉的美感往往先建立在视觉的基础上。第一眼看着喜爱,看着饥馋,然后才有品尝的冲动,这是个由入眼、动口、再动心,终至回味的过程,否则,每一个吃货又怎能将“吃”视为人生一大乐事!在《相逢》中,一开篇提到的跨越2000公里的“江南冬笋”邂逅“塞北口蘑”,千山万水后的初次相见,丰腴滑润的口蘑,口感爽脆的笋片,在清亮的口蘑原汤浸润下,使这出“烩南北”成为300多年历史的中国北方名菜。

1

“烩南北”之“口蘑”

视线转至西南,“花椒和辣椒的香艳相逢,不仅是味蕾和神经之间电光火石般的碰撞,也是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越洋聚首。”精辟的解说下,我们看到重庆第一美食“火锅”中两位主角的相遇,成为重庆人发自肺腑坚定不移的挚爱。然而,这种食材的绝妙配搭背后,都更要归功于人的创造和发挥。“烩南北”的白蘑需要开水发涨至两三个小时,放入清水后反复搅打,换三四次水,打千次以上,才能将泥沙尽除;而“重庆火锅”里,精心处理过表面薄膜的黄喉,取自牛的第3只胃的叶瓣部分的毛肚,还要加上鸭肠、胗花、耗儿鱼、午餐肉等平民食材的汇聚,才能最终化腐朽为神奇,长年经久不衰。也许这就是《舌尖2》中一直强调的人与食物最本能的一层生存关系。若要再深一层,就宛如另一种“相逢”……

1

“重庆火锅”之“辣椒”

最后是乡情的相逢。尽管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没有乡愁的城市,但这座新城也有着古老的原住民。一道盆菜,是由多种食物分开烹饪后再汇聚一盆而成,层次分明,味道相互渗透。每张桌上虽然只摆了一盆菜,但却是食物和人心为团圆而凝聚的时刻,满载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宗亲理念。十万上海知青之一的董翠华,把新疆视为自己一生发光、成长的地方。五味俱全的大盘鸡,在不断变化融合中,不仅承载着香料和食材的相逢,还见证了各族群的智慧在美食上的碰撞,更满足着不同籍贯劳动者的味觉需求。当董翠华回到上海,近乡情怯,知青的聚会少不了大盘鸡,然而此时,近乡情怯,美食仅仅是借口,是由头,更多的则是他们那一代人同甘共苦的味觉记忆。一盘大盘鸡,连接起留下他们足迹的两个故乡。

1

董翠华一家相逢

生活在浙东沿海的一个渔港中的退休船老大张士忠,历史原因致使他与台湾亲友两地隔离,天各一方60多年。老人一生的心愿就是与亲友重逢,然而待这个心愿完成时,张士忠已年逾古稀。为了这次弥足珍贵的相逢,老人很早就开始精心准备着来自渔山岛的特产,淡菜、海蜒……这些特产是张士忠值得骄傲的美食,否则又怎会在这么重要的重逢之日亲手准备并亲自奉送给亲友!如果没有《舌尖2》,我们无法看到这些美食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你偶然间吃到“淡菜”,你也许会想起这普普通通的“淡菜”曾续写了远隔半个世纪的乡情。

1

张士忠亲友相逢

愿天下所有美好的相遇,皆有重逢之时。《相逢》不是终点,5月23日本周五,CCTV-1 21:00,CCTV-9 22:00,《秘境》准时与你相约。

860010-1118080600
1 1 1